《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孙维晨|北京报道
7月17日,中冶置业和北京五建联合体以22亿元且配建4700平米保障房拿下旧宫地块成为“地王。在诸如北京万柳、来广营等地块的拍卖中,也出现多家联合竞拍者。
调控已让房地产企业在连续两年内纷遭预售款锐减、结算项目进度放慢、融资稀缺等压力。
不过,开发商却必须要活下去。在资金链紧张时,这些原本阔绰的大佬们更加倾向于“联合体的方式扩张市场。这其中的主要目的则在于分解风险,而并不是像以前单纯为了拿地。
一线城市两年共涉298亿元
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经理常清分析说,自去年调控以来,房企联合拿地现象就逐渐增多。虽然2012年以来,由于土地成交量较以往减少,联合拿地的趋势并不明显,但近期一些热点地块竞拍中仍不乏联合拿地的企业参与其中。比如万柳地块中未中标的九龙仓中建联合体,以及北京旧宫地块竞拍中参与的万科京汉置业联合体。
长期从事房地产市场咨询业务的兰德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延庆说:“由于当前调控没有任何松动趋势,民营房企单凭一己之力很难做大做强。因为主要受限于人力、土地、资金等资源的限制。所以一些民营房地产企业更愿意寻找一些国企合作。
在去年9月份,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就曾与保利成立合营公司以底价29.9亿元成功取得天津市津西解(挂)2011-188号地块,创造了当年的天津“地王。2011年12月,融创中国又与国企方兴地产组成联合体以30.6715亿元购得北京来广营地块。今年7月,这两家善做高端住宅的企业共同打造的“望京·金茂府与“亚奥·金茂悦项目亮相,并将于今年后半年入市。尽管方兴地产与融创中国就此项目双方出资比例为1:1,但孙宏斌却“毫不忌讳地将这两个项目定义为方兴地产的招牌产品“金茂系。
而诸如在万柳地块参与竞拍的九龙仓中建联合体,香河地块拍卖中的万科五矿联合体都与方兴融创一样属于“国民强强联合的模式。
根据链家地产统计数据,2011年和2012年,北京和广州联合拿地在所有拿地项目比例中占比分别为27.1%、5.4%和14.3%、10.5%,上海在2011年也有1.2%项目被联合体拿到,三城市两年联合拿地25个项目,共涉金额近298.13亿元。参与联合拿地的北京万科三次与不同企业联手,中海地产则两次牵手广州市金誉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拿到广州开发区开源大道以南住宅用地和二类居住用地。
“抱团取暖意在减压
进入2011年,每次联合体出现,舆论总认为这是资金链紧张的表现。由于调控手段密集出台并持续长久,大量开发商都面临高库存压力和融资渠道封闭的双重考验。“抱团取暖的说法开始盛行。
也有观点认为从近几年融创、万科、富力等巨头型企业选择与自己同级别房企联手,形成更加强势的联盟,可以看出,房地产合作模式已经逐渐由“大小联合、“强弱联合“专业与资本联合向“强强联合、“专业与专业联合、“大大联合演变。
一位中国房地产协会高层人士告诉记者说:“现在他们联合竞拍的背后其实主要在于分解风险,而不是像之前一样仅仅为了拿地。
他认为,目前整体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一定的回暖趋势,但是房企对未来具体的政策预判则“心里发虚。这种不踏实心情主要源自对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不久前,一些地方政府的微调并未被叫停。这让一些企业开始产生“幻想。他们希望地方政府甚至中央能对当下政策略开“气门。不过日前国务院督察组的调研则让房企再度陷入纠结。而如今这种担心似乎又在最近频现的“国务院督察组肯定一线城市调控效果的新闻中得以缓解。
链家分析师常青说:“联合拿地不仅能够减轻房企的资金压力,亦可分摊可能出现的风险。尤其调控以来,一些房企销售回款难度加大,融资渠道受阻,资金缺口不断扩大。即使今年的销量提升,但还未完全摆脱调控的影响,联合其他房企拿地能够减少购地支出,缓解资金压力。此外,一些规模较大、总价较高的地块对于大型房企同样会存在一定的资金压力,且开发周期较长,在分摊风险的同时,也能够增加拿地的中标几率。
(责任编辑:东台房团网)
免责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是处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针对文章有什么问题,请与我们联系56096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