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下午,银监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公布实施的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和个人贷款两个《管理暂行办法》。这两个《办法》规定,流动资金贷款不得挪用于固定资产及股权投资;金融机构不得超额授信、恶性竞争和突击放贷。
【新闻背景】
20日从中国银监会获悉,银监会于12日正式发布了《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共分八章四十二条,其核心内容,一方面是要求银行合理测算借款人的营运资金需求,审慎确定借款人的流动资金贷款的授信总额及具体贷款的额度,并据此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不得超过借款人的实际需求超额放贷。另一方面,强调对流动资金的支付和贷后管理,加强对回笼资金的管控,要求银行针对借款人所属行业及经营特点,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测,分析借款人经营、财务、信用、支付、担保及融资数量和渠道变化等状况,掌握各种影响借款人偿债能力的风险因素等。
《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共分八章四十七条,其要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贷款的全流程管理,推动商业银行传统贷款管理模式的转型,提升商业银行个贷资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二是倡导贷款支付管理理念,强化贷款用途管理,提升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同时,防范借款人资金被挪用;三是强调合同的有效管理,强化贷款风险要点的控制,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四是强调加强贷后管理,提升信贷管理质量;五是明确贷款人的法律责任,强化贷款责任的针对性,构建健康的信贷文化。
【政策解读】
不增加成本也不影响总量
加上去年实施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银监会已经完成了对几类贷款的分类规定。此前,关于这几类贷款并没有出台过专门的规定。
"从2007年开始,就有部分资金开始被挪用进入股市、楼市。"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信贷资金总体上还是进入了实体经济,只有非常少量的信贷资金被挪用。"挪用贷款源于贷款超出了借款人实际流动资金的需求。"上述人士指出,新规既要保证企业正常经营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也要防止过度放款导致对资金的挪用。此外,新规尽管增加了个人和企业从银行贷款的流程,但不会增加信贷成本,也不会影响信贷总量。
注重从源头上控制信贷资金被挪用风险
贷款新规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采用实贷实付的方式。所谓实贷实付,就是银行贷款时,将不再一次性进行资金划转,而是根据客户现实的信贷需求,分批分期进行授信。在贷后管理过程中,《流贷办法》要求贷款人关注借款人经营、管理、财务及资金流向等重大预警信号,及时采取提前收贷、追加担保等有效措施防范化解贷款风险,特别是要求贷款人通过合理设定贷款业务品种和期限、设立专门资金回笼账户、协商签订账户管理协议等方式,加强对回笼资金的管控。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采用这一方式,将确保银行信贷资金真正进入实体经济,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作用。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此前曾表示,今年新增贷款预计将达7.5万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虽然较去年9.5万亿元为少,但按年增长,也达16%至18%。
个人贷款须说明用途且面谈
个贷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银行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贷款。不过,信用卡透支除外。个人向银行贷款,银行至少要调查其五方面的情况,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收入情况,借款用途,还款来源、还款能力及还款方式,保证人担保意愿、担保能力或抵(质)押物价值及变现能力。同时,银监会要求银行在进行贷款调查时应以实地调查为主、间接调查为辅,采取现场核实、电话查问以及信息咨询等途径和方法,要严格执行贷款面谈制度。同时,个人从银行借出来钱,花在哪里的过程都将受到严格监控,银监会新规要求银行对个人贷款资金使用、借款人的信用及担保情况变化等进行跟踪检查和监控分析。
专家认为股市楼市将受影响
银行业人士认为:上述两个办法均针对虚假交易和骗贷交易屡禁不止,信贷资金安全存在风险隐患等问题。一位商业银行个贷业务部人士称,个贷业务在各家商业银行的迅速发展和竞争,使得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仍是风险容易发生的区域。一些银行出于节省人力的考虑而降低了风险管理,已经发生了一些假按揭和骗贷等虚假交易行为。今年1月初放贷过猛过快、一些贷款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进入了股市、楼市。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目前信贷增长史无前例,还可能继续增加,因此监管层有必要重申和提示潜在风险,对股市、楼市会有影响。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信贷资金进入虚拟经济已经成为难以避免的现实,这主要表现在股市、房市行情的好转与信贷资金的大批量投放几乎同步。银监会出台贷款管理政策,意在保证绝大多数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同时保证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如果对信贷风险不严加防范,国家实施的刺激经济措施效果就会打折扣。
亿房网研究中心刘娜表示:贷款新规有助于银行控制信贷风险,减少不良贷款。银行严格控制贷款用途对于投资型的购房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个贷须面谈面签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没有稳定工作的自住型购房者,但具体影响还要看银行的具体操作情况。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是处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针对文章有什么问题,请与我们联系5609631@qq.com